地仗层厚薄不一,厚的达1厘米左右,薄的只有2毫米。
而有的壁画,则干脆没有地仗层,壁画直接绘制在墙壁或岩壁上。
从这座汉代古墓的墓道壁画剥落处,向南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层灰色的地仗层,厚度大约在5毫米左右。
有地仗层的壁画揭取方式,也是分情况的,有些壁画可以直接揭取颜料层,有些壁画则必须将颜料层和地仗层一起揭取。
这处墓道壁画究竟采取哪种揭取方式,就要看葛东河如何判断了。
“向南,怎么来得这么早?”
向南正细细地看着面前的壁画,身后的墓道口处传来了葛东河爽朗的笑声。
“我也是刚刚才到了一会儿。”
向南看着葛东河和孟祥森等人从墓道口处鱼贯而入,问道,“今天上午是要揭取壁画吗?”
“嗯,我昨天不是说过了吗?”
葛东河将身上背的包放在一旁,扭过头来看了向南一眼,笑道,“怎么,你还担心我骗你啊?”
向南笑了起来,“怎么会?我只是想看看葛老师怎么揭取壁画的。”
“揭取壁画并不复杂,很简单的,比临摹壁画简单多了。”
葛东河将工具包打开,从里面将工具拿了出来,然后说道,“你要是想学,多看两遍就会了。”
孟祥森和欧阳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深深的挫败感——
向南是多看两遍就会了,他们俩是多看了两百多遍,葛老师也没让他们上手揭取壁画。
这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啊!
“向南你看,这地仗层足足有5毫米厚,而且和颜料层之间的粘接力足够强,如果不准备连同部分墙壁一起揭取时,通常的办法就是壁画的颜料层同附着的地杖一起揭取。”
葛东河戴着一副老花眼镜,指着壁画一处剥落的地方,对向南说道,
“颜料层和地仗层一起揭取的先决条件,就是地杖牢固地附着在颜料层上,我和孟祥森他们之前做的,就是加固颜料层。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壁画足够干燥。”
向南待在一旁,一边看,一边认真地听着。
“揭取壁画的第一步,就是用软刷子轻轻地在壁画表面上打扫,洁除表面,并注意除去有碍于进行此工艺操作的东西,比如硬壳、棱、空鼓等。当然了,这一步之前我们已经做过了,所以,我们可以直接上胶。”
葛东河拿起一把软刷子,蘸了蘸之前调制好的胶水,然后往壁画上一边刷一边介绍道,
“这个胶,一般是用聚乙烯醇或桃胶,用刷子将第一层胶直接施于壁画上,胶不要浓度过低以免随意流动。”
“施胶之后就往上贴布,通常用棉纱布或大麻布,贴布的大小应当比要揭取壁画的大小每边多几厘米,多出的这部分布的面积不用施胶,而是在边缘翻转回来以利于下阶段的操作,余下的要紧紧地粘在壁画表面上,并轻轻地拉平,并注意观察不能让壁画与贴布之间存在气泡。”
此时,葛东河已经刷完了第一层胶,他从孟祥森的手里取过一张比第一幅壁画略大的大麻布来,开始往上面贴布。
而孟祥森则蹲在地上,伸出双手捏住大麻布下面的两个角,使劲抻平,葛东河的两只手则分别捏着上面的两个角,低喊了一声:“靠上去!”
两个人的手捏着大麻布一齐往墙上的壁画靠了过去,这张大麻布被上面的胶水一吸,就紧紧地贴在了上面。
趁着胶水还没干燥,葛东河和孟祥森两个人手上动作飞快,将已经贴在壁画上的大麻布仍然有些褶皱的地方一一抻平,直到大麻布紧紧地粘贴在壁画表面上,看不到丝毫褶皱和气泡为止。
第482章 你来试试
“到了这一步,就要等第一层胶干透了,才能继续操作下一步了。”
葛东河笑眯眯地看了看向南,见他有些失望,忍不住笑道,
“不过,这段时间咱们可以将第二幅壁画的第一层纱布也贴上,等那边做完了,第一幅壁画的胶也差不多干透了,这里这么多炭火炉,这胶干得也快。”
葛东河说做就做,带着孟祥森很快就将第二幅壁画的第一层纱布也贴了上去,而此时,第一幅壁画上的胶也已经彻底干透了。
“我年纪大了,连续干了这么久的活,也有点累了。”
将第二幅壁画上的第一层纱布贴好以后,葛东河浑身的衣服都被汗水给浸透了,他接过欧阳递过来的矿泉水,一口气喝掉了半瓶,这才叹了一口气,说道,
“向南,要不,第二层胶,就由你来试试?”
“我?”
向南一脸懵,说道,“我没操作过上胶啊,您也不怕我搞砸了?”
“我之前不都已经示范过一次了吗?就跟往墙上刷浆糊一样,这也能搞砸?”
葛东河一脸不开心,说道,“连壁画临摹你都敢,让你上胶你却不敢,你是不是不想帮我这个老头子啊?”
欧阳站在一旁,心里面满是悲愤:“老师,您让我上胶啊,我都看过上百次上胶了,一次都没尝试过呢!”
孟祥森则是眼观鼻鼻观心,脸上的表情很淡定,心里则是不停念叨着:“他是天才,咱不跟他比!”
“行吧。”
向南看了孟祥森,又看了看欧阳,有些勉强地说道,“那我就试一试,做得不好,葛老师您可不能怪我。”
“你做得不好,我当然得怪你!”
葛东河眼睛一瞪,没好气地说道,“所以你得用心做,这么简单的活儿,我不相信你会做不好。”
“……”
向南一脸无语,他当然知道葛东河是想给他上手的机会,但实际上这并不符合规定,可以说,如果真出了事,毁坏了壁画,葛东河是肯定要担责的。
所以,向南对于葛东河愿意给他试手的机会,很是感激。
“葛老师,这第二层胶,和第一层胶有什么区别吗?”
向南一边在脑海里回想着葛东河之前说的话,一边问道。
“当然有区别。”
葛东河坐在一旁,喝了一口水,慢条斯理地说道,
“第二层胶,可以比第一层胶淡一点。第一层胶之所以用的是浓胶,主要目的就在于预防贴面布的编织印留在颜料层表面上,同时也让它在干燥时做必要的收缩。”
“但是,当颜料层和地仗层一起揭取时,就不需要胶水在干燥时产生收缩了,所以在贴第二层大麻布时,其顶部要高出至少30厘米的大小,将它牢固地钉在墙壁上。”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而且,第二层布,也和第一层布不一样。第二层布可使用更结实的棉布或大麻布。”
“幸好问一下,要不然还是用错了胶和布,可就麻烦大了。”
向南冒了一头汗,他在心里嘀咕了一句,然后才取出桃胶开始调制起来。
等胶调制好了之后,他便拿起软刷子,蘸了蘸胶水,往第一幅壁画的第一层大麻布上均匀地涂刷了起来。
刷完了胶水,向南从孟祥森的手里接过早已经准备好的大麻布,两个人合力,小心翼翼地将它紧紧贴附在了第一层大麻布上。
这是向南第一次贴布,虽然做得很小心,但还是出现了不少褶皱和气泡,向南倒是没有慌张,而是趁着胶水还没有干,迅速地将褶皱和有气泡的地方抻平,然后将多余的出来的第二层布,用钉子钉在了墙壁上。
到了这一步,第二层布也算是贴完了。
之后,向南也没用葛东河吩咐,很自觉地和孟祥森一起,将第二幅壁画的第二层布也贴了上去。
这一切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却是相当缓慢,等将两幅壁画全都贴完了两层布之后,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了。
“走吧,去吃午饭。”
葛东河站起身来,笑了笑说道,“一顿饭的时间,这第二层布也应该干透了,而胶不会有那么快就变硬,所以等吃完午饭回来,正好可以揭取壁画。”
吃过午饭后,葛东河破天荒地没有回宾馆午休,而是跟着向南等人一起回了墓道,继续工作。
揭取壁画,就不能让向南上手了,因为这个步骤如果不熟悉流程,一个不慎就会毁掉整幅壁画,这个责任就太大了,谁也承担不起。
葛东河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沿着事先画好的揭取线进行切割。
在切割时,他就已经吩咐孟祥森准备好了一块与壁画同样大小的木板,作为以后壁画剥离以及将它提取走时的支撑物。
在这块木板之上,还覆盖一层厚厚的毡垫,当作是壁画与木板之间的缓冲物。
等到葛东河将壁画沿着揭取线切割完毕之后,孟祥森立刻就将木板附了上去作为支撑物,而葛东河也不闲着,他将贴布周围多余的部分翻了过来,折在木板的边缘上,并用钉子牢牢地将多余的贴布钉在木板的背面。
“向南,注意看了,下面才是重点!”
葛东河转头看了向南一眼,说道,“现在就要从墙壁上将壁画给剥离开来了。”
向南一听这话,顿时精神一振,越发认真了起来。
只见葛东河从欧阳的手里接过一把长铁铲,靠近壁画蹲了下来,然后将长铁铲伸进地仗层与墙壁之间,一点一点地往上慢慢撬动起来。
这一步操作十分缓慢,也快不起来。
因为它对力道掌控的要求十分高,用的力气小了,地仗层撬不开,用的力气大了,很容易将整幅壁画给撬断。
一直忙活了将近一个半小时,葛东河才算是将这幅壁画与墙壁给完整地剥离开了。
壁画剥离之后,实际上还没有结束,葛东河用小铲刀将壁画背面凹凸不平的地仗层一点一点弄平,最后只剩下约2毫米的地仗层了,这才作罢,现在只等到它彻底干燥之后,再运回库房以便日后加固。
直到此时,这幅壁画才算是彻底处理完毕了。
第483章 多好的一面镜子啊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向南一边临摹壁画,一边观摩葛东河揭取壁画,很快就将墓道两边墙壁上的壁画都给揭取了下来。
而在这两天时间里,留存在隽邑县博物馆里的那些宋元古墓群里出土的残损古陶瓷,在李德坤和老戴等人主持下,也已经全部修复完毕。
老戴甚至还帮向南将此次修复团修复的古陶瓷清单都已经详细列好,只等着向南清点无误后,整个修复团便可以返回江城,然后各自解散了。
此刻,向南正在葛东河的指导下,准备揭取墓道顶部的最后一幅壁画。
相较于墓道两侧的壁画而言,墓道顶部的壁画在操作难度上就要大多了,不仅需要站在人字梯上操作,而且还要始终仰着脑袋,别说还要刷胶贴布,光是站在那儿不动,都觉得累得慌。
这么复杂的操作,对于年纪已长的葛东河来说,颇有些吃不消。于是,这些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向南的身上。
在此前揭取墓道两侧的壁画时,向南已经有过多次亲自上手的经验,此刻再来揭取墓道顶部的壁画,心里一点也不慌。
他按照之前葛东河揭取壁画的步骤,在清理和加固壁画表面之后,便按部就班地刷胶、贴布,等到第二层布也贴好之后,便和孟祥森一起,将支撑板附在壁画表面,然后将壁画给切割了下来。
最后,向南再将切割下来的壁画背面的地仗层进行清理,封装后等待运输。
做完这些之后,这座汉代古墓里的墓道壁画已经全部揭取完毕,接下来,整个壁画修复团队就要去处理墓室壁画了。
由于古陶瓷修复团队的工作已经完成,身为总负责人,向南自然不能擅自脱队,他必须带领修复师们回江城,因此,接下来墓室壁画的揭取,向南不打算继续再跟下去。
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向南正想着怎么跟葛东河开口说这事,葛东河却率先提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