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 第七十一章 可以兵法教之
  再说李孟羲,他躺着板车中,手臂背在脑后,手枕在胳膊上,眼睛出神的看着天上的太阳。
  他看的投入,以至于在砖头看来,李孟羲眼珠都不动了。
  李孟羲像是挂掉了一样。
  砖头很担心哥哥,他用小手在李孟羲脸上晃了晃。
  李孟羲被惊醒了,突然看到一颗脑袋离自己很近,他吓的啊的一声坐了起来。
  咚!
  脑袋相撞的声音响起。
  李孟羲捂住脑袋,疼得哎吆一声。
  顾不得疼,他赶紧去看砖头,砖头揉着额头小脑袋,一脸想哭,又没有到哭的临界值,哭不出来的模样。
  李孟羲赶紧安慰弟弟,他用手轻轻揉着弟弟的额头被撞到的地方,满怀歉意,“呀!疼不疼啊砖头。”
  李孟羲一哄,就把弟弟哄好了。
  砖头一点没有怪哥哥的意思,他看着哥哥咯咯直笑,“二哥你咋撞住我头了?你咋撞住我头了?”
  说着,弟弟伸出小手去摸李孟羲额头被撞红的地方,“二哥你撞的疼不疼?”弟弟天真的问。
  李孟羲只好回以尬笑。
  让弟弟躺在一边,李孟羲揽住弟弟,不让乱动。
  李孟羲认真的在观察太阳。
  见李孟羲往天上看,砖头也往天上看。
  天上没有好看的东西,看一会儿,砖头就无聊了。
  “二哥你在看啥吗?”
  “在看时间。”李孟羲砖头跟弟弟说。
  李孟羲伸手捂住弟弟的眼睛,“砖头,你不要看太阳,伤眼睛。”
  “什么是太阳吗?”砖头抓开李孟羲的手,好奇的问。
  太阳不就是太阳吗,还能是什么。
  李孟羲很快就想到,太阳是个比较正规的学术性的称呼,而弟弟可能没听过太阳这个词。他称呼太阳,应该是用比较乡间的俚语来称呼的。
  可是乡间俚语该怎么称呼太阳呢?这把李孟羲难住了。
  李孟羲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用另一个词称呼太阳。
  难道要他来用恒星来称呼吗?
  “就是那个,”李孟羲指着天上的太阳指给弟弟看,“就是那个白的,圆圆的那个,就是太阳。”
  “那个不是日头吗嘛?”砖头趴在李孟羲胸口,抬头看着太阳反问。
  原来叫日头,“头”发轻短音,跟馒头的发音类似。
  “日头。”李孟羲嘴里念了两遍,“嗯,对。日头就是太阳。”
  李孟羲有事干不觉无聊,可弟弟在好动又贪玩的年龄,让他呆在空间狭小的车上,跟圈起来差不多。
  于是李孟羲一心二用,一边想着该如何根据太阳判断时辰,一边跟弟弟讲故事。
  讲的故事很老套,就是月亮上嫦娥,有月桂树,还有一个捣药的玉兔的故事。
  对,还有一个不知道为什么非要拿斧头砍树的吴刚。
  砖头问的问题总是很奇怪,他会问砍人家的树没人打他嘛,他还会问,兔子不是会把草药吃了的嘛,为什么要捣捣再吃。
  问题虽然稀奇古怪,但砖头一点不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他真的认为月亮上有个人拿斧头砍人家的树,还有个兔子长的跟人那么大,还不吃草,把草捣成糊糊不知道干什么用的。
  李孟羲用尽方法忽悠弟弟,忽悠起弟弟来他可一点也没有心理负担。
  这有意思的哥俩儿,前边驾车的老铁听着哥俩儿的谈话,脸上的笑意就没停过。
  太阳里没有月兔,有的是三足金乌。
  砖头果然问,什么是三足金乌。
  李孟羲解释说,就是一头张了三只脚的鸡。
  砖头一听,鸡腿可好吃了,长三只脚的鸡,岂不是就有三个鸡腿吃了?
  砖头赶忙要让哥哥有空给他抓只三足金乌吃。
  李孟羲乐了,“行!”他一口应承了下来。
  砖头小脑袋便又想了,咋个去天上抓嘛?
  “咱骑个大鸟,坐大鸟身上,不就能上天了?”李孟羲骗弟弟说。
  砖头一脸的憧憬,能骑起来的鸟,得多大啊,家雀肯定不行,家雀还不够一口吃的,老鸹(乌鸦)也不行,老鸹不吉利,喜鹊斑鸠都不行,不够大。
  砖头沉浸在了骑大鸟往天上飞的想象之中,终于安静了一点,李孟羲了可以专心思考自己的问题了。
  话分两头,再说关羽。
  因为后军辎重队落在后面,前军也不得不停下来等关羽部。
  一方停下,一方紧赶慢赶的追赶,终于在下午时双方汇合了。
  着急赶路,关羽衣服被汗塌湿了,背后的衣服紧贴在背上。
  见前方刘备正立马于道旁等着,关羽心头一热,赶忙催马赶过去。
  “大哥!”
  虽然关羽误事了,刘备却并无责罚之意,他面带笑意,从马脖子上取下挂着的水囊递给关羽,要关羽先喝口水歇歇再说。
  关羽也不推辞,拿起水囊给灌了两口,然后用袖子一擦嘴巴,把水囊还给了刘备。
  刘备越是不责怪关羽,关羽越是羞愧。
  “大哥,某拖延了大军行程,某……”关羽当场认错。
  “唉。”刘备挥手制止,“想必云长非是有意,其中必有缘由。”
  关羽也不矫情,这事就算过去了。
  “这事倒与孟羲有关。”关羽沉声说道。
  “奥?一说李孟羲了,刘备就不由身体微侧,一副迫不及待要听的模样。
  于是刘备和关羽两人策马慢行,边行边聊。
  关羽认真了细说了从昨夜扎营开始,到今日诸事。
  说到李孟羲谈及春秋,一句“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一语惊两人。
  昨夜惊关羽,今日又惊了刘备。
  当说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之时,刘备惊讶更甚,他噫了一声,用手摸着颌下短须,沉吟到,“嗯,语义似有未尽之处。”
  李孟羲这一段话并没说完,刘备打定主意,要择机问问。
  然后关羽就便说到了今日演阵,李孟羲种种意外之举,以及两人畅谈阵法的种种所得。
  关羽细陈和李孟羲共谈的军略四十余条,一一说完,刘备不由大开眼界。
  四十余条军策,涉及军阵,选锋法,号令,破阵之术,军备,军心,军律,等等等等。
  其涵盖之广,加之无有任何故作高深之处,刘备完全听懂了条条军策所指何意。
  听关羽片刻所谈,让刘备顿生一时所得,甚于以往所知兵法之总合之感。
  单单听关羽陈述,刘备一下对锥阵的理解有了以前从没达到过的高度。
  这很正常,李孟羲几乎是按兵家先贤走过的路重新走了一遍,把锥阵解析了一遍,通了其原理,可不就一两句话就把阵法说清了。
  “一为人力集中,二为人力投放,两者兼顾,如此锥阵胜于长蛇纵阵者。原来如此。”刘备喃喃自语,缓缓点头。
  末了,刘备长叹一声,“孟羲何言不知兵也!”
  刘备一时间认为李孟羲是有意藏拙,不肯全力相助。
  这么一想,刘备不由内心失落,怅然无比。刘备又确定自己所想,于勒马问向关羽。
  关羽沉思良久,突然笑了。
  “大哥不必忧虑。我观孟羲乃坦荡之人,他自言不知兵事,当是真话。”
  “大哥还不知,孟羲他不识时辰。”
  刘备愣了下,“啊?”的一声惊异。
  然后关羽就跟刘备说了,李孟羲连一天的时辰都不清楚。
  刘备将信将疑,但看关羽言之凿凿,刘备姑且信了。
  刘备犹豫了下,跟关羽交代到,“那日中军大帐,孟羲他不愿在军中任职,自说未曾学过安营扎寨诸事,还要你我教他。想来孟羲生性谨慎,无有十分把握,断然不会掌兵。”
  “云长,你即熟读兵书,且不可藏私,当用心指点孟羲才是。”
  关羽心说,李孟羲此子聪慧非常,还用指点吗?但大哥有交代,他认真应下了此事。
  ——
  ps:已签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