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终宋 > 第240章 葫芦囊
  李瑕与其它宋朝官员最大的不同,或者就是在于他是撇开朝廷那些条条框框来做事的。
  比如房言楷回到庆符县之后,因不知朝廷是否要追究他抗命之罪,功大还是过大;不知往后何去何从,许多事就不太敢轻易做决定。
  蜀南是否会效仿蜀北建山城?百姓是放回城外还是迁到城内?弓手、乡勇的封赏怎么算?巡江手是要裁撤还是继续编练……
  这诸多事务,正常而言,至少要等到年节之后,等州署给出风声才可以开始安排。
  “忙了两年,忽然清闲下来了啊。”房言楷感概道。
  “东翁伤还未好,又染了风寒,才回县城七日。”蒋焴道:“何况马上要过年了。”
  房言楷摇了摇头,道:“江县令去了叙州、我在养伤,这几日县务都是李县尉安排的?”
  “是,他无非是将百姓放出城,又赏赐、抚恤了巡江手,另外还拿出米粮来赈济了一些灾民……只做了这些。”
  “七日内能做这些,怕是已忙得团团转吧,县里可有出岔子?”
  蒋焴心思不在这些事上,想了想,轻声道:“东翁,依我所见,不该由江县令去叙州的,还是由东翁亲自去见史知州比较好。”
  房言楷摆了摆手,道:“一则我确有伤病,二则……实不知如何与知州说这些事。江县令更能把事情说圆了。”
  “学生不明白。”
  “我也不明白。”房言楷苦笑道。
  他闭上眼,能想像到史俊一个个问题提出来,自己却不知如何回答。
  李瑕是如何练出这样能硬战蒙军的乡勇来的?为何在长江上不听号令?之后该要裁撤,否则一县之力如何维持?
  “简而言之,我应付不来,就让江县令去吧。他那人……擅于做这些。”
  蒋焴道:“学生只是替东翁可惜,如此大功……”
  “再大的功,那也是李县尉立下的,有何可惜?”
  “但东翁往后任官何处,史知州的态度至关重要。”
  房言楷道:“不谈这些了,县里近来可有出岔子?”
  “李县尉挟大胜之势,亲手处理县务……小岔子有,大岔子却没有。”蒋焴道:“不过,他又开始扩编了。”
  房言楷默然了一会,轻声自语了一句。
  “那看来,他独自掌管一县,也做得到……”
  这句话,也不知是欣尉还是遗憾。
  “主簿,李县尉来看你了。”忽听门外黄时说道。
  ……
  房言楷与李瑕相见,开口先问道:“局势如何了?”
  “阿术已经穿过易溪部境界,离开蜀地了。我得到消息,另两路攻合州的蒙军也退了。”
  “非瑜从何处收到的消息?”
  “有个朋友,在蜀北当兵。”
  房言楷沉吟道:“如此短时间内能传信给你,只怕是个将军?非瑜有人脉呐。”
  “嗯。”
  “总算安定了啊。”房言楷叹息一声,又道:“非瑜这几日为一县主官,感受如何?”
  李瑕道:“做不来,故而今日来见房主簿。”
  “出了何事?”
  “太多事了。”李瑕道:“户籍、田地,开春后的春耕,这些且不说,今日这户人家说那户人家捡了他的锅,明日又有一户人家要找儿子的尸体……房主簿病好了吗?”
  房言楷却不答,反而问道:“非瑜立此大功,没想过要调任?”
  “我九月中旬上任,如今不过十二月中旬,如何调走?”李瑕道:“才刚开始。”
  房言楷沉吟道:“我任期亦未满,若要调任,除了史知州不知还能找谁打点……但史知州似要怪你我不听号令,我……”
  话到这里,他停了停,似不知如何说。
  “先不说我们。”李瑕问道:“史知州会如何?”
  房言楷沉吟道:“非瑜可明白,斩杀兀良合台,朝廷论功,蒲帅为首功,其后是史知州、张都统,再其后才是你我。”
  “我明白。”
  “若让我猜,知州接下来该任两年京官。”
  李瑕点点头,似乎有种“史俊终于要走了”的满意。
  “他走了,你没靠山了?”
  房言楷一愣,苦笑道:“知州虽赏识我,却并不结党营私。”
  李瑕道:“本来你该去叙州一趟,向知州解释为何不听号令。但你守信,要与我担下此事,不打算把事情推在我一人头上,我欠你一个人情。”
  房言楷点点头。
  “房主簿的处境很尴尬?没有靠山,怕升迁不了,又怕被我压着?”
  “你倒也不必如此直率。”
  “可有想过留下?”
  房言楷又苦笑,道:“县令之位,只有一个。”
  “我来当,你继续当主簿如何?”
  “非瑜是在说笑?我便是三年任期满、调任他方为主簿,也好过……”
  “也好过在我手底下当主簿?”
  “不错。”
  “为何?我对你不好?”
  房言楷良久不答,最好摇了摇头,叹道:“这太可笑了。”
  李瑕问道:“你希望我如何?”
  “不知。”
  房言楷叹息一声,喃喃道:“我真不知如何是好,登科以来,三任县尉、一任主簿,为官十一载,唯有史知州赏识我,但他并无任免之权,只能为我举荐,但今次……”
  李瑕道:“你想让我替你打点?”
  房言楷摇了摇头。
  李瑕道:“我不打算调走,也不打算让县令之位。”
  “是,我争不过你。”
  “那你到底要如何?”
  “等朝廷安排吧。”房言楷道:“多亏你,这次我多少也算有些功劳,未必不能升迁……”
  李瑕摇了摇头,道:“既这样,房主簿该出面做事了,别再装病躲懒了。”
  “并非躲懒,一则不知朝廷往后对蜀南如何安排,二则……不想与你争权。”
  “怎样对百姓好就怎样做罢了,出了事我来担。另外我也说过,主簿权职,我不会与你争。”
  房言楷又是一愣,李瑕却已走了出去……
  ~~
  “阿郎为何不卖个人情给房言楷?将他打点走了也好。”
  “他嫌我是奸党,不愿让我帮他打点。”
  “是升是贬,岂由得了他?”
  韩祈安话到这里,忽笑了笑,道:“阿郎可知这宋朝官场像什么?”
  “像什么?”
  “葫芦。”韩祈安道:“一个上面小,下面大的葫芦。这葫芦下面的囊里装满了小官,比历朝历代都多,科举、荫补,每年有诸多官员入仕。
  但若想从这个大囊到上面的小囊,有些人都不能从这葫芦口挤出去。房言楷就是这样一个挤不上去的小官,因他没有靠山。”
  “斩杀兀良合台的功劳都不够?”
  “这锅羹多的是人分。”韩祈安道,“不过,羹是阿郎调出来的,若要分,确可以多分他一点。将他打发了,我们也该开始贩私盐了。”
  “除此之外呢?房言楷可还有碍事之处?”
  “主要便是这私盐一事,否则或可将他留下。”韩祈安道:“不得不说,他处理县中琐事确做得不错。换个人来,万一更难对付。”
  李瑕道:“私盐私盐,本就是官府管不到的才是私盐。他当他的主簿,我们贩我们的盐,不必管他。”
  韩祈安不解,道:“但他一定会反对此事。”
  “他反对私盐,我也反对私盐。但衙役归我管、私盐归我剿。我剿不了,又能如何?”
  “阿郎这话像个官了。但,他必定会怀疑我们。”
  李瑕道:“他拿不到证据。”
  韩祈安道:“我明白了,既要贩私盐,县衙拿不到证据,才能保证别人更拿不到证据。”
  “嗯。派人去联络邬通,我要在年节前见他一面。”
  “是。”
  李瑕说到这里,又派人招过鲍三,问道:“找到姜饭了吗?”
  此事鲍三显得很悲伤,道:“还在派人找,没找到。”
  “尸体呢?”
  “前日又捞了十余具尸体,没有姜饭的。”
  “继续找。”
  “是。”鲍三想了想,拱手道:“县尉,姜饭怕是回不来了,他那队是否另外选一个班头。”
  “不急,再等两天。”李瑕揉了揉头,道:“他那队人我先来管着。你去选几个信得过的好手来,往后做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