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晚唐浮生 > 晚唐浮生 第1340节
  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诸位士人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奉承两句了。
  “你们桌上的黄米凉糕,便是用产自苦寒之地的甜菜糖做的。”邵树德又道:“参、柔那种地方,正适合此物生长。你们凭良心说,农学引进、育种的海甜菜,可有用?”
  “有用。”
  ※※※※※※
  又是铁一般的事实,众人无可辩驳,只能点头应是。
  “黑麦——”邵树德的声音第三度响起:“朕从吐火罗引入中原,培育多年,在黑城子试种,亩收一斛上下。你们好好想想,农学有没有用?”
  牛希济张口结舌,随大流点头应是。
  他之前了解过,黑麦这种作物能忍受暴雪连天的极寒天气,女真人就喜欢种这个(幼苗能忍受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还非常耐旱、耐贫瘠,其实是那些苦寒瘦瘠之地的首选。产量还不算低,一斛上下,可做成汤饼、胡饼、蒸饼,让原本无法农耕的地方,也可以移民耕作。
  农学让他下意识感到不舒服,但人家做的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就是想说什么不是都无从张口,实在憋屈。
  “朕决意于同光四年(919)科考中,按道分榜录取农学士子,诸位觉得应该吗?”邵树德紧接着问道。
  “应该,应该。”
  “应该的。”
  ※※※※※※
  众人无奈道。
  圣人把农学捧得那么高,而这门学问又确实造福万民,还有什么可说的?
  牛希济暗叹一声。
  其实,站在他的立场上,他也没理由反驳。
  他虽然在蜀地当官,但落籍关内道岐州。此道人口不见得有南方某些地方多,但拥有8个进士科名额、2个农科名额。虽然比不上直隶道12个进士、4个农学的名额,但也非常不错了。
  家中有自觉没希望考中进士的晚辈,打算试一试农科,他思来想去,也是支持的。全国农科只录32人,中了便能授官,哪怕是个从九品下的微末小官,那也是职事官,与没有任何权力的勋散官完全是两码事。
  他怎么反对?用什么理由反对?
  农学也是考试,也是科举,也是天下学子们擅长的啊,只是不考圣贤经典罢了。
  “诸位皆明事理,朕心甚慰。”邵树德笑道:“来,满饮此杯。”
  众人纷纷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今天被圣人牵着鼻子走,一上来就失了锐气,很多人都觉得灰头土脸。
  左右看看,原本觉得某某兄台会慷慨激昂,挑头直斥圣人之过的,结果窝在那里喝酒,乖巧得很。偶尔东张西望,似乎也在希望别人先出头。
  这可真是——混账!
  “接下来,诸位可移步门下省弘文馆,参详朕所著《致治》之书。”邵树德放下酒杯,说道:“不要怕争论。理越辩越明嘛,辩论出来的内容,由专人记录,送达朕的案头。若有可取之处,朕便将其录入书中,以增其色。”
  “就这样吧。”说完后,他直接起身,离席而去。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
  ※※※※※※
  四月初十,邵树德在花园内兴致勃勃地逗弄着儿子。
  蔡邦氏从他怀里起身,一把夺过儿子,嗔道:“扎西德还没吃饱呢,哪有做父亲的和儿子抢食吃。”
  邵树德哈哈一笑,道:“扎西德是吐蕃名吧?朕再给他赐个汉名。”
  蔡邦氏嗯了一声:“你是他父亲,伱说了算。”
  “就叫邵知非吧……”邵树德收起脸上笑容,轻叹一声,说道。
  “莲花,你读一读家书吧。”他靠坐在已经包浆的虎皮交椅背上,沐浴着春日温暖的阳光,说道。
  “莲花”就是没庐氏,这会也挺着个大肚子了。
  邵树德回京之后,神勇不再。两三年内,只让两个吐蕃女子、一个波斯女子怀孕了,这个认知让他惆怅不已。
  “雪山环绕的是普兰,岩山环绕的是古格,湖泊环绕的是玛域。”没庐氏轻轻念着信纸上的内容:“在那个萧瑟的秋天,老臣恭送王子离开,大地一片苍凉……”
  “等等——”邵树德睁开眼睛,奇道:“你们那的人说话都这个调调么?”
  没庐氏脸一红,不知该怎么回答。
  “没庐氏主家还在逻些争权夺利呢,他们说话一贯是这个调调。”蔡邦氏抱着孩子,在一旁说道。
  “是我唐突了,继续。”邵树德挥了挥手,道。
  “……满足众生共有的缘分,佛祖降下神谕,属民们在阳光下尽情地欢歌,迎接新的神主的到来。”没庐氏很快读完了,然后看着邵树德。
  “这是——同意了?”他问道。
  没庐氏低着头,低声道:“没庐氏觉得在逻些争不过其他家族,打算派一部分人回象雄,好好经营故地。我叔叔考虑了很久,最终同意维德(铁哥)回去,奉他为主。”
  “他有什么条件?”邵树德很直接地问道。
  没庐氏佩服地看了他一眼,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叔叔想要大夏承认象雄三围都是维德王的土地。”
  “何为象雄三围?”
  没庐氏低声解释了一番。
  站在吐蕃人的视角上,一般而言,普兰、玛域(列城一带)、桑噶为第一围,大致囊括后世阿里西南、印度北部及拉达克周边。
  李域(于阗)、巴尔提(大勃律)、珠夏(吉尔吉特,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为第二围。
  象雄(今札达周边地区)、上赤岱(今日土周边地区)、下赤岱(仲巴及圣湖地区)为第三围。
  这就是著名的阿里三围,合起来便是“大阿里地区”。吐蕃强盛之时,全占此地,并为一个行政区,如今则有不少区域脱离统治了。
  “胃口倒不小。”邵树德笑了笑,道:“告诉你叔叔,除了于阗外,朕都准了,可册封铁哥为王。”
  “嗯。”没庐氏柔顺地应了一声。
  在她看来,问题应该不大。他叔叔就是狮子大开口,能讹一些是一些——说起来也挺忠心的。
  好吧,或许也谈不上多忠心。至少,在此之前他们是倾向于吉德尼玛衮一系,而不是扎西孜巴白。这次若不是大夏朝廷出面,自己又是维德的妻子、正妃,估计也轮不到维德来捡这个便宜。
  “你下个月就要生了吧?”邵树德突然问道。
  “嗯。”
  “若生了男孩,他便是铁哥的继承人,第二任象雄王。”邵树德说道。
  没庐氏觉得有点罪恶。
  回想起那些个夜晚,丈夫苦苦哀求,亲手将她送入宫中。圣人搂着她颠鸾倒凤,弄进她身体里的那些种子已经长成了可耻的孽种。
  邵树德的眼神则有些阴晴不定。有那么一瞬间,他都想杀了铁哥,但最终忍住了。
  “先等等吧。于阗那边也需要准备一下。”邵树德说道。
  没庐氏细腻敏感的内心几乎捕捉到了那一刹那的杀机,差点出声哀求。
  “让你们家也派人来长安一趟,朕有话要说。”
  “好。”
  “现在——”邵树德看向蔡邦氏,说道:“就等亚隆河谷的使者进京了。”
  亚隆那边也联系上了。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争论了好久。吉德尼玛衮一系似乎也听到了什么风声,或许出手阻挠了。但不管怎样,那边最终决定派几个贵族成员,经云南、蜀中北上,打算过来看看吉德(延孙),考察一下,再做计较。
  邵树德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令沿途馆驿提供食宿,派遣向导,护送这批人进京。
  吐蕃使者入京后,他也会抽出时间见一见,为延孙上位提供助力。
  这俩货虽然都是他布置的闲棋,但经过两年多的布局、联络,已经成功激起了他的兴趣。
  投入小,收益高,算是他为后世子孙做的贡献吧。
  今年,就这几件事了。在辩经之余,顺手为之。
  第086章 争吵
  进入同光三年五月后,抵达西京的士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弘文馆都快塞不下了,不得不把旁边的殿室、官衙借出来,供士人们讨论。
  圣人说了,他不乾纲独断。在这件事上,听取天下人意见。《致治》的内容,需要更多的人认可,然后成为天下读书人需要学习的“中经”。
  是的,《致治》将取代《仪礼》的位置,成为三“中经”之一。《仪礼》降为“小经”,原位列“小经”的《公羊春秋》将被移出考试范围,成为“杂经”。
  《致治》的地位已经确定了,大家还讨论个蛋,也就走个流程罢了,撑死了来些嘴炮之争。
  “我说,《人口》篇讲的都是真知灼见,圣人果是古来第一贤君。”衍圣侯孔光嗣放下茶碗,叹息中带点崇敬:“若非圣人点醒,我还几在梦中。这篇,一字改不得啊。”
  场中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中官韩贽、礼部侍郎杨注对视了一下,都看到对方眼中的笑意。
  孔家这个衍圣侯没白封,孔光嗣一说话,让好多人都噎住了,气势大衰。现在,只需对付几个刺头了,如果有的话。
  韩偓抬起昏昏欲睡的眼皮,看了一眼孔光嗣,嘲讽之意甚浓。
  他今年已经七十五岁了。唐亡之后,并未出仕新朝,后南下,依附王审知。可谁知道,王审知也降了……
  韩偓干脆在福建躺平摆烂了。
  福建道巡抚使李珽欣赏韩偓的才华,闲暇时分多次登门拜访,留下了不少财物。老韩赠了他几首诗,权当润笔,继续摆烂。
  这次若非李珽亲自登门相邀,韩偓这么大年纪,多半也不会再出门了。
  《致治》这本书,他还是抵京后才读过。道理是有那么点道理的,但他看不大上。
  他出身富贵,家里有钱,只吃过颠沛流离的苦,没受过缺衣少食的罪。
  《通货》篇中提到,货币短缺,让粮价忽上忽下。唐太宗、唐高宗时,出现斗米三钱的奇景,以为太平盛世。但老百姓一斗粮才卖三钱,他需要缴纳的现金赋税怎么办?要知道,即便是租庸调时代,也是有现金税的。
  百姓种粮的收益,被这种不正常的低粮价大大蚕食了。相反,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却大得其利,喜笑颜开,因为他们平时赚的是现金,现金支出少了,生活自然宽裕了。
  韩偓对此没什么感觉。
  斗米三五钱才是太平盛世,可以上史书的。而且,这么低的粮价,田舍夫又不是活不下去,少赚点罢了,能咋地?
  圣人,有点小题大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