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跟沈家两口子沟通后,沈氏脸色当场就变了。她怎么可能把宝贝女儿沈妤嫁进商贾之家!
  不管是李丘骆还是李云玉,都不在沈氏的考虑范围内。所以听完,沈氏便以孩子年龄太小,暂时没想过说亲为由,推脱掉了。
  至于等两年再成亲,就是等十年,沈氏都不会把女儿嫁给李云玉。
  但她又怕拒绝的太果断会得罪李家,更怕得罪李家背后的三皇子,加上皇上收了李家一个行宫做好处,也在给沈府明着暗着施压,沈氏这才想到了苏氏之女沈酥。
  算算年龄,那丫头不管是配谁都很合适。
  可李家人听完不满意了,娶沈妤这个嫡女,沈家才会上心,现在推个亡妻的女儿过来,沈家这不是纯属敷衍吗。
  最后两家合计,沈酥也不许给李云玉了,直接许给李宣流做个侧室,也不算什么正儿八经的娶妻,不过是表明两家合作的意思罢了。
  所以,才有的这门亲事。
  说到底,两家就没拿沈酥当个人来看待,她像是一个促成利益合作的物件,一份活着的契约书。
  也碍于两家都不重视,心里不情愿,最后只是口头约定,连个像样的纳娶文书都没有。
  前段日子陈管家着人去送礼,本来礼被沈府收了事情也就算成了,可秦虞跟着过去搅和一顿,又把东西拉回来了。
  李兴盛当时是跳着脚骂秦虞,如今听闻秋闱沈府出事,又开始庆幸幸好还没成事,不然他们就要被牵连了。
  沈家人那边,的确有人收了贿赂,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连三皇子都没办法。
  袁先生盘腿坐下,跟一方矮几后面的李兴盛说,秋闱一事关乎天下所有文人,朝野上下都很重视,加上死了考生,皇上也没办法高高拿起轻轻放下,总得给考生们一个交代。
  李兴盛抹着额头上的汗,问袁先生,那您的意思是?
  袁先生微不可查的皱了下眉,出声纠正,三皇子的意思是,趁机跟沈家撇清关系,这门还没做成的亲事,便寻个理由推了吧。
  说白了,就是三皇子不想花费大力气用在捞一个礼部尚书身上。礼部这个部门,有了可以锦上添花,但没有也不是不行。
  三皇子总不能为了个礼部尚书,把人力都折进去,而且捞了沈家。可能会得罪天下文生,在这种关键时候失去人心,过于得不偿失。
  沈家这事最后不管如何处置,总归是回不到从前了,袁先生端起小茶盏,抿了一口,没有价值之人,殿下素来看不上。
  这话像是在暗示什么,李兴盛吞咽唾沫,我、我知道了,我待会儿就去跟我那哥哥说清此事,把亲退了。
  袁先生这才露出笑意,手摸着胡须,看向李兴盛,对了,还有一事。
  来了来了,李兴盛腰背僵直。
  袁先生皱眉轻轻嘶了一声,像是疑惑不解,我听闻贵公子在金铺跟聚仙楼的事情了,秦记同李家,撇清关系了?
  果然传出去了,李兴盛就说袁先生来的巧,沈家的事儿也有好多天,他早不来说晚不来说,偏偏赶在今天过来,肯定是想问问秦记。
  李兴盛再蠢笨,也知道刚才沈家的事情是给李家的敲打。
  像礼部尚书这样的人物,三皇子觉得没有价值,说弃就弃了,何况是李家。
  要是没有秦记,要是给不出银钱,他们李家的下场只会比沈家还惨。
  不过是误会,误会罢了,李兴盛擦着额上的汗,转身示意门外的李管家,把东西拿上来。
  一个沉甸甸的匣子放在两人中间的小几上,李兴盛打开匣子,将匣口转向袁先生,里面全是黄金跟银票。
  李兴盛讨好的笑笑,您跟三皇子尽管放心,不出半个月,秦记就是我李家的了。
  袁先生手搭在匣子盖上,笑着说,那三皇子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说完跟沈家退亲的事情,拿到了银钱,袁先生寒暄两句便走了,唯留李兴盛一身汗,坐在原处。
  沈家的事情根本不值得他特意来说,他这分明是来要钱的啊。李兴盛咬牙。
  我儿中午刚被金铺赶出来,他傍晚就来了,能有这么巧?这不就是想看看我还有没有价值,能不能拿出银钱吗。
  李兴盛觉得权势皇族某些时候的做法,跟他这种小民出身的人没什么两样,现实虚伪的很。
  李管家说,所以您才从私库里掏了钱先给出去?
  不然怎么办,那是属属那啥的,不给钱绝对反过来咬人。李兴盛不敢说的太明显。
  可他也肉疼啊,那么些银钱全是从他腰包里扣的。而且就三皇子那要钱的数目,一次比一次多,如果没有钱庄在后面兜着,光靠李兴盛往里面填补,把他论斤称卖了,也补不够数。
  这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得把钱庄拿回来,李兴盛眼神慢慢阴狠,下定决心,连秦记,也一并拿回来。
  这事莫要跟我那哥哥说,那到底是他亲儿子,谁知道他心里存了几分父子之情。李兴盛露出不屑,像秦虞这种不听话不认祖宗的白眼狼,从小就该掐死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