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116节
  第138章 烽烟起
  边境,大同城。
  作为大明边防线上,最重要也最稳固的要塞。
  大同城仿佛一座历经百战的史前巨兽,伤痕斑驳,但是却屹立不倒。
  高且坚固的城墙上,处处可见血迹干涸后的淡淡红色,新晋修补起来的砖石,还有便是,立在城墙上,全副盔甲,纹丝不动的卫士。
  落日的余辉洒在高高的城墙上,仿佛镀上一层柔金色的外壳。
  塞外的风肆虐张狂,卷起黄沙漫天,遮住了人们望向远处的目光。
  “咚,咚……”
  地面在轻微的颤动,散落在地面上的碎石细沙,不住的跳跃着,远处的地平线上,一条长长的黑线浮现而出。
  那是由无数的黑点汇集而成的洪流,由小变大,伴着升腾而起的黄沙,不过片刻时间,便可听到群马奔腾的声音。
  “敌袭!”
  一声凄厉而嘹亮的军哨声响起,大同城墙上下,无数的卫士闻声而动。
  先是长长的军号声,长鸣不息,用最快的速度,将消息传遍了大同城各个地方。
  随之而来的,是全副盔甲的官军,短短片刻。
  城墙上的卫士陡然增多了将近一倍,每个人身上都背负弓弩,脚下是滚木礌石。
  城墙的中央,一人身着古铜色盔甲,目如鹰隼,面沉如水,此人正是大同镇守总兵官郭登。
  郭登身旁左右,分列二人。
  左侧一人,身着浅绯色袍服,上绣獬豸,面容肃然,为朝廷派遣而来,协同守备的副都御史朱鉴。
  右侧一人,同样身着盔甲,不是别人,正是早就被遣派出京的都指挥使范广。
  骑兵的优势在于来去如风,即便是大队的骑兵,也不会影响其机动性。
  不过一炷香的时间,远处的黑线便由小变大,如洪流般来到了大同城下。
  都说人数过万,无边无沿。
  此刻,站在大同城墙上朝外望去,入眼尽是密密麻麻的骑兵,一眼望不到头,人数何止万余。
  这些骑兵齐齐列于距离城门大约两千步处,场景蔚然壮观。
  两千步,正好是守城火炮的最远射程。
  随即,对面大军当中出来一队人马,大约三四十人,为首者身着中官服饰,手里捧着一卷诏书样的东西。
  来到大同城下大约百步处,高声喊道。
  “我乃皇上随侍太监喜宁,奉诏而来,大同总兵官郭登何在?”
  郭登立于城墙之上,面无表情,喊道。
  “本将在此,有话便说。”
  喜宁从马上翻身而下,展开手中黄绢,道。
  “皇上有诏,朕大军出征,留于瓦剌汗庭,今与瓦剌太师修好,奉送回京正位,朕闻郕王祁钰于京师登基为帝,此乃不正得位,今命大同总兵官郭登,速开城门,迎朕回京。”
  读罢,喜宁厉声喝道。
  “圣命在此,郭登,还不速开城门接诏!”
  相对于喜宁的疾言厉色,郭登却是神色平静,冷声道。
  “朝廷早有令谕,自瓦剌而来一切与圣驾有关之物,皆为伪诏,也先若真有送还上皇之意,便请遣十五骑队伍护送而来,到时,本将自当开城,迎回上皇。”
  喜宁面色阴沉,翻身上马,便道。
  “郭登,你敢违抗圣命,阿附伪帝,胆大包天,阻挠皇上回京正位,太师必将兴兵讨伐,到时身败名裂,其苦自知。”
  说罢,不再言语,带着人马径直回到大军当中。
  随之而退去的,还有洪流一般的骑兵队伍。
  “禀总兵大人,我军探子回报,虏贼来兵共万余人,如今已在五里外扎营。”
  郭登依旧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斜下的夕阳和升起的烟火,随即,摆了摆手,示意前来禀报的士卒退下。
  虽然文臣武将在朝堂当中势如水火,但是如今大战当前,这些文臣还是拎得清楚的。
  尤其是刚才的一番对答,郭登坚决的态度,让负责贯彻朝廷命令的朱鉴暗中点头不已,于是主动开口问道。
  “郭总兵,也先既已对大明宣战,当不会只有万余人,想必这些军队,并非也先主力,难不成?”
  郭登拧着眉头,朝着东方望去,透过茫茫的草原,他仿佛看到了升腾而起的战火,咬着牙道。
  “白羊口!”
  不等郭登继续说,另一旁的范广开口道。
  “朱大人,大同城坚墙高,想要攻破实为难也,前番也先率主力七万,攻城三日未下,这次他自然不会再寻这个苦头,且如今他占据阳和,就地利而言,必然会选择进攻白羊口。”
  朱鉴捻着胡子,皱眉道。
  “所以他这一万人马,是用来牵制大同的官军,让我们不敢前去支援白羊口的?”
  郭登点了点头,道。
  “不错,若本将所料不错,此刻白羊口已经开战了,没记错的话,现在守备白羊口的,是都督佥事谢泽和参议杨信民吧?”
  朱鉴见郭登的神色不对,以为他在担心白羊口的战况,于是开口道。
  “不错,杨大人性烈如火,郭总兵放心,纵然战死殉国,杨大人也不会后退一步,定会死守。”
  郭登眼中闪过一丝悲伤,轻声喃喃道。
  “死守,是,谢泽也会死守的……”
  范广在一旁暗骂一声,这朱御史简直是个愣头青,话都不会说。
  这个谢泽,早年曾是郭登部下心腹将领,后来升迁为都督佥事,独自领兵,镇守一方。
  白羊口虽是险要关隘,但是无论是兵力还是城池坚固程度,都难比大同。
  只怕此刻,面对也先的主力猛攻,早已经是危在旦夕。
  总兵大人哪里是在担心战况,分明是因为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腹部下战死,但是自己却不能出兵救援,而感到深深的无力。
  结果这个朱御史还偏要哪壶不开提哪壶,真是个愣头青!
  范广上前一步,双手抱拳行了个军礼,道。
  “总兵大人,也先派遣万余大军驻扎在外,是笃定大同城内防卫空虚,然末将此次率军两万,已分四路从雁门关而入,首批六千人已至,请总兵大人下令,命末将率军夜袭城外虏贼大营,挫其锋锐!”
  那一日,从京城出发之后,范广秘密赶往了居庸关,从孙安的手中,接过了从各处关隘征召的那三万大军的指挥权。
  然后将这三万人化整为零,拨出五千人支援紫荆关,留下五千人驻守居庸关。
  然后将剩下的两万人,化整为零,兵分四路,分别从雁门关等处赶往大同。
  除了他亲率的六千人是直接赶到大同以外,剩余的一万四千人,则是潜于其他隘口,待开战之后,才会开拔秘密前来。
  这既是为了扰乱也先的视线,也是避免太过大批人马的调动,引起也先的警惕。
  所以时至今日,也先只怕还以为大同城内,只有不到一万的残兵,所以他才敢放心大胆的出兵攻取白羊口。
  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谨慎的在大同城外,放置了近万的人马,防止大同出兵增援其他隘口。
  毕竟自从土木之役以后,朝廷明面上对大同的增兵,加上原有残留的兵马,加起来也差不多有一万。
  面对着范广的请战,郭登摇了摇头,眸中闪过一丝痛苦之色,道。
  “陛下命你率两万人马,秘密来援,实则是有大用,此刻,还不到你们出军的时候。”
  说罢,郭登的脸上闪过一丝寒意,望着远处升起的烽烟,轻声开口道。
  “且再等一等,过些日子,本将定要那也先,后悔此生敢犯我大明!”
  第139章 战损
  京师,紫禁城,武英殿。
  朱祁钰面前摆着一份军报,底下是兵部尚书于谦,此刻正面色肃然,禀报道。
  “皇上,紫荆关来报,四日之前,也先起兵四万,攻白羊口,守将谢泽力战三日不敌,城破,守将谢泽战死,协同军务参议杨信民城破后自缢而亡,镇守官军九千人,战死者六千余人。”
  “先锋官石亨领残兵两千,退至紫荆关,先已被协同守备紫荆关右副都御史罗通拿下,已押往京师,待朝廷处置。”
  听到石亨的名字,朱祁钰抬了抬眼皮,心中冷笑一声。
  果然还是这副贪生怕死的性子!
  眸中闪过一丝冷色,朱祁钰开口道。
  “战死者家属善加抚恤,一律从厚,不必吝惜,守将谢泽及杨信民,按例追赠,升品一级,准荫一子。”
  “至于石亨,朕前番已有诏谕,前番不战而逃,已蒙朝廷宽宥,此番守将战死,他却望风而逃,不战而退,此等动摇军心之辈,岂可再宥?”
  “命罗通将此人就地处死,此后再有敢不战而逃者,各地镇守将领,可先斩后奏。”
  于谦很想说,军报上写了,石亨并不是望风而逃,而是在在守将指挥下数次出战,最后在城破之后,才带着残兵后撤。
  但是皇帝金口玉言,已经给他定了性,于谦也便咽下了到嘴边的话。
  反正,详细军报能看到的人不多,既然天子说他是不战而逃,那就当不战而逃吧……
  大战当前,的确需要有人祭旗,以防再有人敢擅自后撤。
  于是石亨的命运,就这么三言两语的被定下来,在此等局面下,一个先锋官的生死,连点水花都掀不起来。
  揭过了这一节,朱祁钰将目光重新放回到军报上,问道。
  “白羊口百姓如何?对方战损如何?”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