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大明国师 > 大明国师 第164节
  “什么意思?为什么是98枚八思巴文银币?”
  密室里的朱棣,哪怕没有刻意思考,此时也有些惊愕。
  这有些.不合情理。
  “道衍大师,你想明白了吗?”朱棣问道。
  道衍转动念珠道:“想明白了,不过暂时还不能说出来,两位尚书想明白了吗?”
  “在下惭愧,还未想明白。”茹瑺诚实答道。
  而蹇义则久久未说话,半晌方才肯定地说道。
  “臣想明白了!这姜星火,果然有些说法,如此一来,之前的种种困扰却是茅塞顿开了!”
  “原来是这个道理。”蹇义嘘了口气,望向墙壁内心有些复杂,“怪不得,之前我们对税收的理解,确实有些浮于表面了。”
  树下,秋叶飘零。
  姜星火看着落在手中银币上的树叶,吹了吹,带着雨滴的树叶划著名轨迹落在地面,浸润到了沙土中。
  姜星火缓缓解释道:“其实‘倭寇分银’这个例子,既解释了经国济民之学,也解释了‘博弈论’,是很经典的例子。”
  “接下来我来给你们分析一下,为什么甲倭寇能拿走不合常理的98枚八思巴文银币,还能在其余倭寇的同意下全身而退。”
  朱高煦分外认真地听了起来。
  “首先要解释的是,为什么最后一名编号为‘戊’的倭寇,他会被倒霉地提前解除了武器。”
  “原因很简单,按照规则,目前我们假设甲乙丙倭寇在提议后,都已经被砍死了,轮到‘丁’倭寇提议。那么,是不是无论‘丁’倭寇怎么提议分配,只要他举手表决同意自己的提议,最后‘戊’的反对都是无效的?”
  朱高煦想了想,点头。
  “是无效的,因为规则规定了一半或以上就行,2个人的一半,1个人(‘丁’倭寇自己)同意就可以了。”
  姜星火颔首道:“所以说,‘戊’倭寇会被提前解除武装。道理就在于,【绝对理性】的人,不会有怜悯,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情况,那么‘丁’倭寇一定会拿走全部的100八思巴文银币,1枚银币都不会给‘戊’倭寇留下。”
  朱高煦领悟道:“而五个倭寇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谁会抽到‘戊’,而五个倭寇【武力相同】,所以为了防止未来的‘戊’倭寇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持刀拼命,就要提前商议好,解除抽到‘戊’的倭寇的武装!”
  “正是如此。”
  “那甲的98枚八思巴文银币,是怎么得出来的呢?”朱高煦复又问道。
  “反推法。”夏原吉答道。
  姜星火示意这位秋先生来说。
  夏原吉微微颔首,随后转了转蹲的方向,对着朱高煦说道。
  “之前姜先生假设的,是甲乙丙都被否决死掉了,只剩下丁和戊的情况。”
  “那么既然这五个倭寇都是【绝对理性】且聪明绝顶的人,那么他们一定都能想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所以说,‘丙’倭寇知道,‘丁’倭寇非常希望他死掉,然后独吞这100枚八思巴文银币,不给他分任何1枚八思巴文银币。”
  朱高煦在地上比划了一下,明白了过来。
  ‘丁’倭寇的分配方案是:‘丁’倭寇100枚,‘戊’倭寇0枚。
  那么换句话说,‘丙’倭寇和‘丁’倭寇,天然地处于对立面,而且由于【绝对理性】的缘故,他们不会舍弃任何利益。
  夏原吉继续推导:“那么对于‘丙’倭寇来说,既然已经知道‘丁’倭寇1枚八思巴文银币都不可能给他,所以‘丙’倭寇唯一的办法,就是拉拢‘戊’倭寇,给‘戊’倭寇1枚八思巴文银币,给‘丁’倭寇0枚八思巴文银币。”
  “为什么只给‘戊’倭寇1枚八思巴文银币?”
  夏原吉解释道:“因为他们都是【绝对理性】的人,在‘丙’倭寇的方案里,‘戊’倭寇可以活着获得1枚八思巴文银币离开,而如果‘戊’倭寇不同意,那么‘丙’倭寇死亡,接下来‘丁’倭寇独吞100枚银币,没有武器的‘戊’倭寇也将死亡,连这1枚八思巴文银币都拿不到。”
  朱高煦继续在地面上记录。
  ‘丙’倭寇的分配方案是:‘丙’倭寇99枚,‘丁’倭寇0枚,‘戊’倭寇1枚。
  “接下来呢?”朱高煦感觉自己好像快明白了。
  “接下来,就到了‘乙’倭寇的环节。”
  夏原吉指着地面上的甲乙丙丁戊,继续道。
  “对于‘乙’倭寇来说,既然轮到他提出分配方案,那就说明‘甲’倭寇已经死了,而在4个人的条件下,‘乙’倭寇只需要包含他在内的2人同意即可通过提议,换句话说,既然‘丙’倭寇和‘戊’倭寇已经站在一起,那么他只需要拉拢‘丁’倭寇就可以了。”
  “所以,‘乙’倭寇的分配方案是:‘乙’倭寇99枚,‘丙’倭寇0枚,‘丁’倭寇1枚,‘戊’倭寇0枚。”
  朱高煦此时却忽然问道:“此时四个倭寇手里,有几把刀?”
  姜星火似乎料到了他一定会往这个方向去想,哈哈大笑。
  “姜先生您笑什么?”
  姜星火止住笑声,眼带笑意地说道:“这五个【绝对理性】且【武力相同】的倭寇,在设计规则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有人会翻脸动武的情况了。”
  “之所以让‘戊’倭寇解除武装,就是因为在规则下,最后一个人没有反抗倒数第二个人的权力,否则规则就会被破坏。”
  “而当出现三个人,也就是丙丁戊的情况,‘丙’倭寇解除了武器后提议,而‘丁’倭寇虽然手里有刀,‘戊’倭寇也没有刀,表面上是一人有刀两人无刀,‘丁’倭寇可以翻脸。”
  “但实际上,由于【武力相同】,所以‘丁’倭寇只能同时对付一个人,而另一个人就会获得不远处的刀,甚至他可以选择带两把刀回来,如果被‘丁’倭寇对付的那个人还没死的话。”
  “【绝对理性】的他们,由于【武力相同】,所以一人无刀一人有刀或是两人有刀,都是‘丁’倭寇无法对付的。”
  “换言之,在三个人的场景下,‘丁’倭寇是必死的。”
  朱高煦这时候明白了过来,说道:“也就是轮到‘乙’倭寇提议的时候,4个人里,就形成了‘乙’倭寇和‘戊’倭寇都无刀,但‘丙’倭寇和‘丁’倭寇都有刀,还是均衡的武力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不会走向协商解决呢?”
  “这便是打破博弈了,也就是掀棋盘、掀桌子。”姜星火答道:“实际情况中当然可以,但是在我们这个‘倭寇分银’的例子中不行,这是一个【绝对理性】的博弈模型,现在只在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假设,尽量不考虑动武的情况。”
  讲到这里,朱高煦终于彻底明白了‘倭寇分银’的含义。
  朱高煦主动说道:“那如果我们扮演的是‘甲’倭寇,我们自己可以留下98枚八思巴文银币,然后给‘乙’倭寇提议里最吃亏的‘丙’倭寇和‘戊’倭寇,各自1枚八思巴文银币就可以了。”
  ‘甲’倭寇的分配方案是:‘甲’倭寇98枚,‘乙’倭寇0枚,‘丙’倭寇1枚,‘丁’倭寇0枚,‘戊’倭寇1枚。
  “所以。”
  “你们懂了吗?”
  姜星火看着蹲在地上的两人,说道。
  “在存量博弈里,赢者必须通吃也只能通吃,否则,其他的博弈者就会让他输到尸骨无存!”
  “那么,在税收这场博弈里,如果是朝廷、地方、民众三者进行博弈,伱猜猜三者的博弈最优解是什么?”
  ——————
  密室中,开始变得落针可闻。
  “陛下!这是诛心之论!”
  蹇义跪下道:“陛下真的要放此人出狱吗?”
  “有何不可呢?”
  朱棣淡淡道:“朕本就是为不可为之人,这天下还有朕不敢用的人吗?”
  朱棣站起身来,缓缓踱步,脚步坚定无比。
  “天下英雄,不该是朕的囊中之物吗?《史记》说,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姜星火这般天纵奇才,便是在诏狱中,也是合该被朕注意到,给予重视的。”
  “难道蹇尚书觉得朕没有用姜星火能力,还是没有用姜星火的肚量?”
  “若是论智谋,道衍大师朕都用的,为何用不得姜星火?”
  “若是论军略,看遍这九州岛名将,又有谁是朕的对手?姜星火一介书生,能威胁到朕不成?”
  “蹇尚书,不妨说出你的答案吧。”
  “税收这场‘存量博弈’里,朝廷、地方、民众三者对弈,朝廷的最优解,到底是什么?”
  蹇义沉默半晌,艰难开口。
  “朝廷拿走全部税收,地方不得截留,民众不得拒缴。”
  朱棣咄咄逼人:“地方呢?”
  “不给朝廷上缴,地方拿走全部税收,民众不得拒缴。”
  “民众呢?”
  蹇义汗如雨下,不敢回答。
  “说!”
  “民众.拒缴!”
  ——————
  “想来聪明的你们已经明白了,税收,就是最典型的存量博弈。”
  姜星火继续说道:“也正是因为存量博弈的‘赢者通吃’这一特性,朝廷与地方,朝廷与民众,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然,‘倭寇分银’的存量博弈模型,是建立在【绝对理性】的基础上的,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来谈事情,那么百姓除非饿死,否则都会继续全额缴纳赋税,地方也绝对不会截留,会忠实地执行朝廷的命令.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仅地方需要有自己的钱来做事,等朝廷拨付的钱既不及时也不现实,百姓如果缴纳不起赋税,也肯定不会等着自己饿死,或许百姓不会造反,但是百姓会选择迁徙到别的地方。”
  “而恰恰正是因为这种【非绝对理性】的存在,朝廷的税收制度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崩坏。”
  “之前我们讲过田地兼并的问题,田地兼并对于王朝来说,造成最大的影响就是王朝的税基减少,而一旦税基减少,收不上来税,那么王朝的各种执行能力,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譬如修缮水利设施、维护驿站、给军队发饷、给官员发薪等等。”
  “说白了,帝国灭亡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是最直接的,就是没钱。”
  姜星火笑道:“这世界上确实有钱解决不了的事,但这种事一般很少,只占一成;三成的事情呢,都需要钱来解决。”
  “剩下六成呢?”朱高煦问道。
  “剩下六成,得加钱!”
  几人不由地莞尔。
  笑过了,姜星火方才继续说道。
  “我认为大明的税收制度问题,已经埋下了隐患,这种隐患,或许在数百年后会剧烈地爆发开来,让大明亡于没钱。”
  事实上,这已经是姜星火委婉的说法了。
  大明因何而灭亡?
  说法很多很多,什么小冰河期、地震、皇帝不行.但姜星火认为,最直观的一点,还是没钱。
  如果有钱,李自成能领得到工资,他不还是会乐呵呵地送快递?至于造反吗?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