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先生竟知李某之事如此之多,这倒是让李某吃惊不小啊。”
“不过,先生所言却也并非完全妥帖,李某这一路,虽有波折,却无有大难,每每遇险皆有贵人相助,实乃然之幸事也。”
李然淡然说着,面上依旧是一片云淡风轻之色。
“哦?大人此言……怕是不妥啊。”
“先生不信?”
李然毫不犹豫的反问道。
谁知秦医医和,竟是闻声一笑,随后又颇为不以为意的言道:
“呵呵,在下非是不信,只是大人既知这暗处是有贵人相助,却至今不知这‘贵人’到底是谁,这……是否有些不妥呢?”
“大人在曲阜时,面对季氏刁难,纵有叔孙豹大夫的倾力相助,却依旧是免不了逃奔郑邑。随后,季氏几番追杀,又屡次失手,郑国祭氏真可谓是大人的保命符呐。”
“不过,大人难道以为,这逃奔郑邑的路上,便只有祭氏对大人伸出了援手吗?”
此一言,不由得是令李然心中一惊!
没错,李然在逃往郑邑的路上,的确是受了许多不愿透露姓名的武士相助。
一开始李然以为他们全都是郑国祭氏派来的人,也就是祭乐暗中派来的人。
可是而今,听了秦医医和这么一说,其中似乎有几拨人马却不是郑国祭氏派来的?
“先生的意思是……?”
“呵呵,不瞒大人,大人这一路投奔郑邑的路上,前前后后所遇追杀,共一十有七次,除开大人抵达卫国边境以及进入郑国境内的两次追杀乃郑国祭氏所派武士护卫外,其他十五次,无一例外,皆是他人所派的。”
“而大人在抵达郑邑后,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的探查出竖牛的一举一动,可也绝不是只有您身边这位的功劳啊……”
言语间,医和又将目光是转向了一直站在李然身旁的孙武。
在李然抵达郑邑后,曾住在祭氏别院之中,从那时候开始,李然便命孙武是一直打探着竖牛的消息。
也是因为孙武带回来的消息,让李然一早就开始提防竖牛,从而早有准备,瓦解了竖牛破坏陷害祭罔,祭询的阴谋。
“先生的意思是,竖牛的那些消息,也是有人故意放出来透露给李某的?”
李然一听他这话,当即就明白了过来。
可谁知医和闻声却仍只是一笑。
他的笑意就好似对李然所做一切都不以为然,甚至可以说有些不放在眼里的感觉。
“大人不必着急,在下话还没说完。”
“请讲。”
李然此时已然断定这个医和绝非善类,今日既然来了,那好歹是必须耐着性子,让他把话说完的。
“大人在郑邑时,先是挫败了竖牛与齐人的合谋,又联合子产大夫挫败伯石大夫蓄意投毒之事,这两件事,可谓是精彩绝伦。只不过,大人难道不觉得,大人做成的这些事情背后,都未免是不是有些太过于巧合?也太过顺遂了些呢?”
随着他的一番话落下,李然的表情顿时泛起了些许的变化。
若要说他在鲁国做的那些事,以及后来在郑国挫败竖牛阴谋陷害祭罔,祭询之事,这些仍然可以从别处打听到的话,那么丰段蓄意投毒以造成郑邑恐慌之事,那便是无论如何都无处可以打听得到的!
这件事,除非是亲自参与其中的人,要不然绝对不可能知道这件事的真相!
医和是怎么知道的?
他不但知道,而且照他这话中的意思,这件事难道还有其他的隐情?
这一下,饶是李然已经打起二十四分静神,也还是不由心神震动,双眉顿时紧皱。
“先生恐怕……不只是一名医者这么简单吧?”
沉默片刻,李然索性径直猜测道。
既然大家都是聪明人,继续藏着掖着毫无乐趣,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
“说吧,大人究竟是想知道什么?”
医和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细微的转变,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变得有些恭敬起来。
事实上他本就一直很是恭敬,只不过先前在他的恭敬之中,依旧是藏着一丝傲慢。
而此时此刻,他的恭敬,看上去好像是显得更为纯粹了些。
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克格勃
区区一个秦国的医者,却知道他如此之多的隐秘消息。甚至连丰段蓄意投毒,如此绝密之事都了如指掌。
他还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医者吗?
不,显而易见他并不是。
“先生在此地恭候李某多时,当不至于只为了在此处与李某故弄玄虚吧?”
“还请先生赐教。”
很显然,李然如今究竟是想知道什么,那就完全取决于医和能与他说些什么。
于是他拱手而揖,像极了后生晚辈向先贤请教的模样。
见状,医和神色微静,目光旋即变得淡然起来。
“呵呵,大人既精于周礼,当知自周兴以来,周公制礼作乐而注《周易》,自此巫、医、卜、乐四职皆成礼乐之秩守,循天道以规万民,尊天理以谏百君。上游于勋贵,下教于百姓。”
如今这医和所说的,乃是“周公制礼作乐以安天下”之事,这倒也是实情。要说这巫、医、卜、乐,乃至各国的史官,这些人也确实都是所谓“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在周朝建立伊始,这群人就犹如后世所谓的“大法官”一般,是阐释“天道”的权威。同时,又是周公用以控制各诸侯国,了解其第一手情报的重要机构。
用后世的概念来理解,就是既抓了各国的“思政”工作,又抓了“督查”工作。
然而,问题不在于医和说的这些东西有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他说的这些与他现在这个“包打听”又到底是有何关联呢?
说到此处,只听那医和又是来了一个顿挫,并是紧接着来了一声长叹:
“哎……只可惜,如今周道中陨,礼坏乐崩,自平王始,我等秩守之徒皆已不附于周矣。”
“不过,又所幸天道不绝,宗周虽崩,然礼乐教化却已历经百年,天下之人仍是对我秩守之人无不仰赖。各国勋贵,大小之事,亦皆问于我等。故而,我等四秩守之所见所闻,甚为广博。加之,我四秩守之职,本就是同气连枝,互通有无的。因此,我等所谏之言,之所以时至今日依旧能够是多有成验,此绝非我等有占卜之异能,实为推敲衍算之功也!”
原来,这巫、医、卜、乐等世袭之职,虽是如今随着王权的衰弱亦日渐消弭,可这并不代表这帮人就完全消失了。
恰恰相反,他们这些人,时至今日依旧是能时常游走于上,又往往遍布于野,故而其势力也算不得小。
拿后世的话来讲,这实际上就等同于一张自上而下的大情报网络,而置身其中的人,也大都能由此而得益。
“哦?如此说来,这便是你们如今的生存之道咯?”
李然闻声,面上略带思索之色。
医和亦是不禁点头言道:
“呵呵,实属无奈。如今这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吾辈四守之人若想不仰仗宗周而想继续立足于世,便唯有此法,方得苟存啊。”
所以,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人多力量大。
巫、医、卜、乐等人虽已不比宗周春秋鼎盛之时,可他们胜在人多,而且毕竟勋贵之人做决策时又多有依赖,所以,他们游走于上层,自然而然得到的信息也是更多。
随后,他们这些人再相互之间互通有无,那他们所能知道的也就更多了。
有了这一基础,他们随后再卖弄点玄学,推衍一番,以襄助权贵,亦或是民众做出抉择,那自是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营生方式。
也正是因为如此,医和才能对李然的来历如此的了如指掌,也对郑邑之中丰段蓄意投毒之事知之甚详。
“原来竟是如此……”
这些事,即便是李然也还是第一次听说,一时不免恍然。
“那……先生今日故意在晋侯面前说起那句:‘良臣将死’,为的便是要引李某入彀?”
很显然,方才医和在大殿上的那些话,便是做得了一个局。
而医和一开始便在驿馆外等他,这说明医和也是早就有了此计划。
只不过,他这里面究竟是作着何种的打算,李然到现在依旧是一头雾水。
“呵呵,大人聪慧,世所罕见。既是如此,那在下便直言了。”
“大人年纪虽轻,但如今涉世已深,所遇之人也多为权贵,如鲁之叔孙,郑之子产,晋之叔向。这些权贵如今对大人皆是深信不疑的。大人所谋之事,又大都与他们可谓是志趣相投。”
“然则各国权贵,无论秦晋,皆多为利己。这些人也只为一邦而谋,而非志于天下。大人心怀高远,比肩鸿鹄,只造福一方,恐怕绝非大人之格局啊。”
话到这里,医和忽的停住了,一双眸子泛着犀利目光,停留在李然脸上。
如此赤裸裸的夸赞,李然并不是第一次听到,若说因为这点夸赞,就能让他李然忘乎所以,那只怕也是不现实。
“呵呵,先生谬赞,然愧不敢当。”
而伴随着这些个赞美之辞,李然也是顺带着是听出了医和的另一层意思来。
“大人不必自谦,在下今日既在此特地恭候,那自是有一番计较的。”
“而今天下,诸侯列国,战乱频起,列国互伐,黎庶涂炭。大人既是游于列国之间,想必对此也是早已有所见闻。”
“若大人不弃,在下可为大人差使。得吾等襄助,大人届时于各国行事亦可顺遂一些,不知大人岂有意乎?”
是的,医和此番在晋侯面前故意引起李然的注意,又在驿馆恭候李然的到来,为的便是想拉李然入伙。
他们有着天下第一手的情报资料,若是果真得了这个助力,那对李然而言那无异于是如虎添翼。
当然,主要是他们打出的旗号也非常的高大尚:“非为一邦,而为天下”。
那意思就是,在他们的眼里,无论秦晋还是齐楚,其实都是一视同仁的。他们不会因为是各为其主,而忘记了他们的宗旨。
这倒是与李然的“后现代观念”有了几分契合。
“且慢,那你们为何是寻到李某呢?李某而今已是如此的炙手可热了?”
饶是李然,也不由对这种拉拢显得有些兴奋,但也仅限于兴奋,他的思绪还是十分清晰的。
面对医和的拉拢,李然虽说也有些暗自窃喜。毕竟,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可,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但他终究还是不清楚,医和所说的这个团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或者说一个什么样性质的组织?
这年头,各种情报组织与间谍网络于各国之间纵横交错,这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就如同与他李然早已结下了梁子的季氏,竖牛和丰段,这三人的背后,显然也是潜藏着一股极大的,尚未可知的势力的。
而作为穿越者的李然,他自然更明白,这即将诞生的儒家,墨家,本来也就是从这些个代表各个阶层的组织当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