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441节
  他颤着声音道:“当初……大家确实吃了不少的苦头,受了不少罪,其中许多人,咱现在做梦,依旧还能梦见他们,可许多人,也只能在梦中见了。有个娃儿,才十四岁,他是世代军户,父亲生了病,便顶替他的父亲服役,半途上生了病,像得了癔症一般,在船上嚎叫着喊了一夜的爹娘,后来受不了,趁着大家不注意,他自个儿扑腾一下,跳海死了。”
  邓健红着眼眶,抽着鼻子。
  夏原吉这一刻也不由触动,感慨地道:“哎,不易,不易啊。”
  人的价值就在于此,人们总以结果来论英雄,若没有结果,即便付出了性命,人们也会不屑一顾。
  可现在……听了邓健的话,夏原吉三人,也不由得眼眶微红。
  “真是可惜了,年纪轻轻就死了。”
  邓健摇着头道:“不,他死的好,当时咱和船上还活着的人,见他跳下去,你知道咱和他们都在想什么吗?在想……真好,至少少受了这么多的罪,咱有许多次,也不想活了,就是在最后,忍不下心。”
  夏原吉感慨道:“那些人……老夫记得,朝廷进行过抚恤。”
  邓健道:“有抚恤。”
  “太少了。”杨荣皱眉起来,在一旁道:“那诏书,我知道,是我拟的,每家给银数十两……可现在看来,太少了。”
  夏原吉道:“这些事,容后再奏,邓公公……此事事关重大,老夫再问一次,当真可以推而广之吗?”
  邓健很是确定地点头道:“当初怎么种出来的,就可如何继续种下去。”
  夏原吉深吸一口气:“你知道这种植之法?”
  邓健再次点头。
  夏原吉道:“好,事不宜迟,胡公、杨公,我们速速回宫,面见圣上……”
  他举目四看,见这里有许多的护卫,才放心下来。
  接着又看向邓健,亲切地道:“邓公公先在此稍待,我三人去去还要来……就算天色晚了,也一定会回来。这里的护卫……有安南侯在,应该可以放心,邓公公,你先歇一歇。”
  说罢,又拱拱手,而后再不多言,风风火火的,便和杨荣和胡广一道快步离开。
  邓健木然地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
  张安世几个却摸着自己的肚皮,张安世忍不住道:“方才光顾着杨公他们吃土豆,我们自己倒是饥肠辘辘了,来人,给我们准备一些酒菜,不许吃土豆……这个土豆……它比较珍贵,给我们杀只羊羔子……再杀一只鸡,鸡和羊羔子比较便宜。”
  说着,张安世招呼邓健:“邓公公,来来,待会儿一起吃。”
  邓健猛地开始意识到了什么,他深深地看了张安世一眼,却道:“咱吃饱了,你们吃吧,咱……得赶紧让人将这土豆储藏起来,毕竟要留着做种呢。”
  张安世便道:“那就辛苦你了。”
  ……
  朱棣此时正在文楼里,他见了翰林院侍读学士赵阚。
  赵阚视为侍读学士,偶尔需要陪驾皇帝左右,以备陛下随时询问政事。
  说到了灾情,赵阚流下了眼泪,道:“陛下啊,听说现在到处又都是流民,是逃荒的百姓,饿殍无数……实在……哎……”
  朱棣听罢,再硬的心肠,此时也不禁唏嘘起来,叹道:“卿家不必悲伤,朝廷会赈济过去的。”
  赵阚幽幽地道:“哎,民生凋零至此,坊间又多有妖言,陛下……臣以为……该免赋了。”
  朱棣听到免赋,面带犹豫之色。
  现在朝廷主要的粮赋,都来源于江南,现如今,国库已空,若是再减免了粮赋,未来朝廷如何维持?
  只见赵阚接着道:“朝廷这几年,节衣缩食,也不是不能维持,可百姓们坚持不下去啊,再这样下去,臣只恐各地要起民变。”
  朱棣道:“若是免赋……朝廷岂不是更没有办法赈济了吗?”
  赵阚道:“可百姓之所以没有余粮,恰是因为赋税沉重。”
  朱棣道:“太祖高皇帝的时候,所定下的赋税并不高,虽不及汉高祖时的三十税一,却也不会给百姓带来太大的负担,据朕所知,之所以百姓被税赋压垮,恰恰是因为……有地方官府,勾结本地士绅,以火耗和其他损耗的名义,欺上瞒下的结果。”
  “可是火耗和损耗是古已有之的事啊!”赵阚语重心长地道。
  朱棣皱眉:“古已有之?你说的古,是元朝的时候就有吧。”
  “正是。”
  朱棣皱了皱眉头道:“可元朝因此而亡,大明还延续他这古已有之的成法,卿家莫非是说,我大明也和元朝一样,只有百年国祚?”
  “这……”赵阚道:“陛下……元朝之亡,在于暴政,是元廷不体恤民力,好大喜功的结果,而非……”
  朱棣的眉头皱的更深了,口里道:“好了,好了,够了。”
  赵阚见朱棣露出不悦之色,心里感慨,却也不得不噤声。
  只是心里不禁在想,天子不能从善如流,这国家出现这样的灾祸,也只是迟早的事,所谓天灾人祸,天灾在前,人祸在后啊。
  不过这些话,他不敢说,毕竟现在的永乐皇帝,是个狠人,他真敢杀人的。
  朱棣露出愁苦之状,心里郁郁不平。
  税没收多少,赈济的地方却多,国库不足,还要应对天下的许多事,偏偏人人都教他仁慈、仁慈,可问题在于,仁慈也不能变出粮来。
  这治天下,何其难也。
  正在此时,有宦官匆匆进来道:“禀陛下……杨公、胡公、夏公求见。”
  朱棣的心情正不好着呢,他皱眉道:“朕不是听说他们讨粮去了吗?”
  讨粮二字,说的很难听。
  堂堂大臣,这不是行乞吗?
  当然,最让朱棣不喜的是,这讨的商行高价订购的粮,说来说去,亏的还是朕啊。
  虽说这个时候,商行出一点粮来赈济,也无可厚非,可终究还是不舒服。
  当初的时候,是说国库归国库,内帑是内帑。
  内帑但凡有什么不足,若是想让国库给一点,这户部就嗷嗷叫,好像死了娘一样。
  现在好了,出征要动用内帑,军备内帑也出了不少,赈济也需内帑,上上下下,都指着朕呢!
  朱棣越想越气,于是绷着脸道:“朕不见,他们耽误了这么多时间,好好去处理手头的公务吧。”
  见朱棣不悦之色。
  这宦官也不敢多嘴,便乖乖去了。
  可过了一会,这宦官又硬着头皮回来了,道:“陛下,他们说……说……有大事要奏,非见不可。”
  朱棣怒了,气呼呼地道:“他们还敢不奉诏?反了他们。”
  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火,朱棣开始骂骂咧咧,胡乱问候各种女性,终究……他还是耐着性子道:“叫进来吧。”
  片刻之后,朱棣便见夏原吉几乎是蹦跳着进来的。
  还真是蹦跶,属于那种踮着脚尖,像蛤蟆一样,一戳一蹦跶似的,人像弹簧,这边脚尖一落地,随即便被弹起。
  朱棣挑了挑眉。
  夏原吉越来越没有规矩了。
  照理来说,大臣该鱼贯而入,应该是胡广先入殿,此后是杨荣,再之后夏原吉,而且大臣要行礼如仪……
  入他娘的,现在这种事也要朕教?
  “臣见过陛下。”夏原吉声音嘶哑疲惫,可同时,中气又十足。
  朱棣忍着火气,神色淡淡地颔首道:“何事?”
  “陛下,此事,要从下西洋开始说起……”
  终究,朱棣还是忍不住了,他猛地勃然大怒:“入他娘的,下西洋这都几年了,你身为户部尚书,不好好地署理自己的部务,成日游手好闲,这国库的亏空,你能撇得清关系吗?”
  这样的苛责,换做任何大臣,都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天颜,立即该谢罪才是。
  可夏原吉非常淡定地继续道:“陛下……且听臣说完,这下西洋,有一宦官,曰邓健,邓健从海外带回来了异种,此后,这邓健便在栖霞耕作……陛下,您猜怎么着?”
  朱棣:“……”
  朱棣感觉事情已经失控了。
  很多时候,他的一个眼神,大臣们就应该似被驯服一般,乖乖地俯首帖耳,可今儿这夏原吉……很不像话。
  即便是杨荣和胡广,此时似乎也很没有臣仪,他们都抬头,定定地盯着他,这哪里像个臣子?
  朱棣没好气地道:“人家耕作就耕作,关你鸟事?”
  “这何止是关系到了臣,这关系到了大明,关系到了陛下,关系到了天下苍生啊!”夏原吉激动地道:“陛下啊……这带回来的异种,如今已经耕作出来了,名曰土豆……此物……真是神了,它的口感,不下于小麦和稻米,且能饱腹,这还不算……陛下……它的亩产,能有一千三百斤……一千三百斤啊……”
  夏原吉笑着笑着,突然眼眶一红,哭了:“寻常百姓,一亩旱地,能种出三百斤麦子,就已不错,可这土豆,却能种出一千三百斤,四倍之于麦田,陛下……若是原先,一亩地可以养活一个男丁的话,那么现在……一亩地就能养活四口人……这……这……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陛下啊……”
  说着,夏原吉拜下,叩首道:“我大明……自有天佑,此名曰土豆之物,若非列祖列宗们显灵,若非陛下厚德,何以能显现人间……自然……这是那宦官邓健,下海之后,历尽千辛万苦才得来的,若非是当初……陛下好大喜功……不,不对……”
  “若非当初,陛下圣明,下旨下西洋,何以能得此至宝?有了此物,若是开始推广,不出十年,我大明,两百年之内,也再无缺粮之虞,即便有天大的灾荒,也足以朝廷从容应对……”
  朱棣先是听到邓健。
  只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
  很努力地才想起,这是东宫的宦官,还和张安世那家伙关系匪浅。
  这人出海回来,他还见过此人,给过一些赏赐呢!
  张安世还和他打过赌呢。
  当然,打赌的细节,朱棣早忘到爪哇国了。
  可此后听到了亩产一千三百斤,朱棣直接嘴张得合不拢了。
  他眼珠子呆滞地停在眼眶里,有一种梦游的感觉。
  见朱棣久久不吭声,夏原吉不确定地道:“陛下,陛下……”
  “唔。”朱棣没有骂人,也没有激动,而是十分平静地稳稳地坐在了御案之后。
  这时,他变得无比斯文起来。
  “亩产一千三百斤?”
  “是亩产一千三百斤。”夏原吉掷地有声。
  朱棣道:“是祥瑞?”
  “不是祥瑞。”夏原吉很认真地道:“是真正的亩产,臣已亲自去探查过,甚至收获、清洗、上称、折算,臣与胡公和杨公都经了手,可谓是千真万确,当真是一千三百斤。”
  朱棣站了起来,死死地凝视着夏原吉:“世上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东西?”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