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倡姬含笑瞥了一眼女儿,笑问道:“那他喜欢哪样?”
  “太后,臣刚回国,于国并无太大功劳。若要升迁,也得臣靠自己的努力,怎可因公主的厚爱而平步青云呢?”怀瑾依旧表现的淡淡的,不卑不亢。
  倡姬频频点头:“是个好孩子。”
  韩念也走了进来,走到倡姬下手边站好,而赵瑜一见到韩念,微微变了脸色,呵斥道:“你站远些!”
  倡姬朝韩念挥了挥手,韩念便识趣的往后退了三步。
  由于赵瑜的不耐烦,倡姬并未多做停留,只略微闲话一会儿就走了,韩念也跟着离开。
  他们一走,怀瑾立即问:“刚刚那个戴面具的男人……公主似乎很不喜欢他。”
  赵瑜皱了皱眉,是极厌恶的语气:“此人生得丑陋,虽戴着面具,但我一想到面具下面是那么丑的脸,便觉得恶心。”
  怀瑾心中冷笑,但仍不动声色的追问:“如此丑陋之人,怎会出现在太后身边?”
  赵瑜撇撇嘴:“这是熙王叔府上的门客,听说武术很好,自从战事起,就被王叔派到了宫里,贴身保护母后。”
  “这个人也是赵国人吗?”
  “好像不是,”赵瑜歪头想了想,回答:“似乎是韩国人,应是亡国时逃出来的,来赵国的时间不长,以前并没有在王叔身边见过他。”
  “公主与春平君甚是亲昵呢。”怀瑾笑了笑。
  赵瑜神色有一丝不自然,随后说起了别的,似乎很不愿意说起这件事。
  在王宫里待到傍晚,怀瑾才准备出宫。宫人送她到门口,她骑上马慢悠悠的往府里走。
  战争并没有影响邯郸城,她骑着马穿过好几个集市,嘈杂热闹的烟火气息叫人心生宁静。
  快到府里时,她注意到身后有人在跟着,眼风瞟到一抹紫色。她心中明朗,调转马头,去了旁边一条无人巷子里。
  前后左右观察了个遍,确定四下无人了,她才高声道:“阁下还不出来?”
  “公子元锦?”韩念从墙角钻出来,语气微妙。
  “跟踪我做什么?”她坐在马上,居高临下的看着韩念。
  “公子长得像我一位朋友,因而跟过来看看。”依然是熟悉的那把沙哑声音。
  怀瑾道:“那你看出什么了没有?”
  “越看你,越觉得你和我那位朋友长得相似,只不过,我那位朋友在秦国为官。”
  怀瑾的手摸上马脖子上挂着的一把剑,笑道:“既然我与她如此相似,那也算是公子的朋友,对待朋友,公子应当不会刁难吧。”
  韩念察觉到她的动作,道:“阿姮,你想和我一战吗?”
  “第一次与你相见,是在吕不韦府里,你是他的幕僚,我是秦王的细作;最后一次见面已经好几年了,那时你是韩国的细作,而我是秦国的官员;这一次又见到了,你成了春平君的门客,我成了秦国的细作;”说到这里,怀瑾已经把剑抽了出来指着他,同时也忍不住笑起来:“这么一一细数起来,我们相遇好像永远都是敌人,不跟你战跟谁战呢?”
  韩念摇摇头,用他沙哑的声音说:“我不会对你拔剑。”
  怀瑾一愣,继而嗤笑一声:“别磨叽了,让我看看你的剑术有多高,可以跟在一国太后身边相护。”
  “我不会跟你动手,我不会伤害你,任何想伤害你的人,我会杀了他。”韩念缓缓的说。
  怀瑾心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与韩念相识一场,细想起来,她对韩念知之甚少,只知道是韩国的细作。
  其余的,一概不知了。
  然而她有一种感觉,眼前这个人是可以相信的,她很诧异,这种莫名其妙的信任是从哪里来的。
  “在吕不韦身边时,吕不韦败了,你没有把我的行踪上报,算是间接保护了我;在秦国时,我身受重伤深夜闯进你家,又是你救了我,依你这么说,我注定是要输给你的。”韩念说。
  怀瑾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将剑收起,直接问:“你为什么会跟了春平君?”
  韩念道:“我的故事,也许需要一边喝酒一边说。”
  怀瑾道:“你我的身份,不适合出现在邯郸的任何一家酒肆里,而我府上全是郭开赐的下人,恐怕无处喝酒了。”
  面具下面的眼睛变得温和起来,韩念不紧不慢的说:“我倒是知道有一个地方,只是怕你嫌弃。”
  “远吗?”
  “不远,”韩念看着她骑的马驹,道:“有它在,片刻就能到。”
  怀瑾点点头:“那走吧。”
  她往前坐了坐,韩念一步登上来,两人共骑于马背上。怀瑾想起那年也是这样子,两人共乘一匹马。
  不过那时候她还是小小的一只,藏在韩念的斗篷里几乎看不见头发梢,现在她的头顶已经能碰到韩念的鼻子了。
  韩念驾马绕到一条偏僻小路上,骑行了一阵子,周围环境越来越荒凉,能见到不远处有一片小树林。
  到了树林,韩念才停下,两人双双下来。
  怀瑾环顾四周,此时天快黑了,冬季寒冷,林子里的树叶已经全掉了,光秃秃的实在慎得慌。
  她似笑非笑:“这就是你喝酒的地方,莫不是把我诓到这里好杀人分尸?”
  韩念看了她一眼,眼神竟然有些幽怨,他一言不发的捡了一堆干树枝升起火。等到火烧的旺盛起来,他才掀开外面的大袍子,腰间赫然挂着一个酒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