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 > 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 第413节
  “到了。”小江道。
  到了一处宅子前,大江小江兄弟俩停住了脚步,回身朝潘垚瞧去,招呼道,“这就是我们赊刀江家人的祠堂。”
  潘垚抬头看去。
  就如生前寂静一生,死后哀荣一般,每一处村子给老祖宗修的祠堂都颇为气派,起码比自己住的宅子好,赊刀一族也不例外。
  白石做砖,每一块都有臂长,恢弘大方。前头有黑褐色的抱柱,高高的门槛上挂着一块匾额。
  只见黑底金字,上头写着【江氏祠堂】这是个大字。
  厚重的木门被打开,发出【吱呀】的声响,有几分闷沉。
  和别人家的祠堂不一样,这一处祠堂里除了供奉灵牌,还有一些刀器,有普通的菜刀,也有弯刀,潘垚甚至瞧到了一把偃月刀。
  刀头似半月,长柄漆黑,月光透过薄云从被推开的大门处落进,正好落了一道在刀身上,瞬间,刀芒闪过。
  “都老祖宗传下来的,”注意到潘垚的视线,大江瞧了一眼这刀,两步走了过去,将偃月刀搁好,不让月色晃眼,“不能用,不定用了就损运,搁在祠堂这儿,也就留个念想。”
  潘垚点了点头,知道他口中这老祖宗定是他们族中的云字辈。
  这是他们未赊出的刀,上头还残留着他们修行的痕迹,赊刀掠运。
  “就是这儿了。”小江招呼。
  潘垚走了过去,提着灯往旁边一搁,先拿起桌上的罗盘一瞧。
  很是有些年头了,灰蒙蒙的,好似染了时光留下的印记,材质却很特别,潘垚一时也辨别不出是什么,只觉得此物似金非金,似玉又非玉,底色却是带着晕光的黄,不亮不透。
  瞧了一通,潘垚将它往旁边一搁。
  是别人家修行之物,今儿来,主要是想瞧瞧记录了江氏一族各代谶言的手札。
  摸了摸桌子,果然下头有个暗格,潘垚将暗格打开,拿出了藏在里头的书册。
  是蓝色的册子,如小江说的那样,册子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代,纸张很脆了,泛着老旧的尘霉味,书面没有写字,只画着一个罗盘。
  潘垚瞧了瞧一旁的罗盘,莫名觉得,这上头画的罗盘便是这一个。
  打开第一页,纸张泛黄,墨渍也褪了些许颜色。
  “得失枯荣总在天,机关算尽也枉然。”只见第一页便写着这样的一行字,龙飞凤舞,隐隐却能见怅然。
  这又是何意?
  潘垚略略沉吟,又小心地继续翻页。
  就如世间各地的地貌各不相同一样,人的资质心性也各不相同,际遇自然不同,给出的谶言也五花八门。
  谶言由不同的人各自书写,字迹各不相同,一开始记载的都是大事,而到了后头,许是资质愈发地平庸,谶言也不再是大事,一些是气候变化的预测。
  蝇头小楷细细密密,潘垚瞧得认真,很快,她的目光落落在其中一页。
  己亥年二月,妙清付一方凰血赤金,特求一卦。
  上吉,身具偃骨,福泽一方,一人成仙,鸡犬升天……难得的仙命。
  潘垚捏着书册的手紧了紧,下一刻,感受到这薄脆的手感,连忙又放轻了力度。
  她有几分心虚地瞧了瞧大江小江,这两兄弟难得又回村,这会儿正坐在祠堂外头的石阶上,咬着一根草根,贪瞧着天上的月亮。
  明明是同一轮的月,却是故乡的更圆。
  潘垚舒了一口气,收回目光,抬手抚了抚书册。
  好在她收手够快,这旧书没有脆了去。
  妙清,这是府君和有度真君师父的名号……
  潘垚垂着眸,眼里有几多思量。
  看来,有度真君被秦将军拘回幽都时说的话,倒不是一句虚言,妙清道人是向赊刀一族求了一句谶言。
  偃骨,说的也是府君。
  “小江叔。”潘垚朝外头喊道。
  “哎,”小江应着话,脑袋一转,吐了口中的草跟,瞧见潘垚冲自己招手,连忙起身一拍身上的浮尘,大步走了进来,“怎么了?”
  潘垚一指书上的这一行谶言,道,“叔,这句谶言是你们祖上叫做云稷的人卜卦的,还有他的记载或者是传下来的故事吗?”
  “我要寻的事,便是和他给出的谶言有关系。”
  小江有几分为难,最后一摇脑袋,老实道。
  “要是云舟叔公在,你问他,他说不得还能给你说一说古,至于我嘛,嘿嘿——”他有些不好意思,“云舟叔公将册子位置和我说,完全是族里已经没有了传承人……”
  “赊刀人,这都过去的事了,大家现在都只做生意。”
  云字辈,在江云舟那儿断代了。
  “至于其他的,早些年战争不断,后来又破四旧,老旧的东西传下来不容易,能将这最重要的册子保留已经是厉害,别的不说,这罗盘都被磕掉了一角。”
  “现在就摆在这儿好看,”小江一指罗盘,“听叔公说,以前可不是这样,每年十五的时候,一大早,小孩就会来祠堂这儿,每一个人都抱一抱这罗盘,会有好运。”
  大江也进来了,听到这话,当即附和道。
  “是有这回事,我比小江大了岁,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这早生的娃儿也更有福,我就有抱过罗盘。”
  “别说,还真是神了!”他一击掌,面上有稀罕怀念之色,“有一回才抱完罗盘,我就找回了前儿丢的钱,是走了一回好运。”
  潘垚朝罗盘瞧去,一手抱着罗盘角,一手从旁边进入,轻扣底部,只听这罗盘发出“嗡”的一声响,声音有些闷,有些沉,潘垚能瞧到有气机如潮水般要漾开,却又因那一点破口而消弭。
  她有些惋惜。
  是个好罗盘,可惜有损,如今是增不了运了,以前还真能添运。
  “对对,”大江激动,“就是这样抱罗盘,阿妹你也知道啊。”
  潘垚点头,“这是打底增运,到前些年还能给你们增运,看来,炼制了它的人,修为很是不一般。”
  大江小江听了,也很是惋惜这罗盘豁口了。
  怎么就能豁口了呢?
  逢年过节的,小娃娃们抱一抱,走一走好运,别的不说,压岁钱说不得也能多拿两块呢。
  大江也豁达,“算了算了,我们现在这样也很好,只要努力肯干,小生意也能做成大生意,比做赊刀人踏实。”
  他想到了什么,面有怀念地说道,“以前我就听云舟叔公感慨过了,说是什么,人运有天数,定数,劫数……可也有变数。”
  “他越是年纪大,越是感慨,人的命数,轻易断定不得。”
  叔公都这样说了,浑浊的眼睛瞧着远方,都有几分迷茫了,瞧过去有几分可怜,算来算去,算了大半辈子,临到老了,却又陷入迷惘。
  参透,修为更进一步,参不透,甚至怀疑了前半生的努力。
  江云舟参透了吗?
  大江小江不知道。
  潘垚的视线落在了封面上,那儿写着【得失枯荣总在天,机关算尽也枉然】。
  这话,倒是和大江小江兄弟二人的叔公江云舟的变数一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叔公很久不落谶言了,”大江提起前些日子过世的叔公,还有几分伤怀,“死前的那一句莫做娃娃生意,是他最后的一句话,也是隔了好久才又落谶言……算下来,得有九年时间了吧。”
  “对吧,小弟。”
  “对,就九年,正正好呢。”小江手指虚虚掰了掰,确实是九年。
  “叔公上一次的谶言你也听了,”再瞧潘垚,他有些不好意思,“就我和哥作生意时扯着的话头,那什么,猪过千,牛过万,地瓜一斤卖过一万的那个。”
  九年?
  潘垚的视线落在册子上,果然,最后一页写着这两行字,一行猪过千是用毛笔写的小楷。
  老先生和老仙儿一样,旧时代走过的人,毛笔字写得颇好。
  另一行不能做娃娃生意,这是小江写的,用的是钢笔,细伶伶的一行字,墨渍是新的,格外清晰。
  别人不知道,潘垚可太知道了,以后的市场上,还真是会猪过千,牛过万,地瓜一斤卖过一块,因为钱不再值钱!
  九为极数,也是另一个轮回的依始,上一回的谶言准确,想来,江云舟这谶言也是准的。
  娃娃的生意是不能沾。
  潘垚迟疑。
  可是,这娃娃是哪个娃娃啊。
  要按大江小江说的,做娃娃生意丧天良,这事大家不都知道吗?人贩子可是犯法的!公安同志的普法还是可以的,只有没心肝的畜生,为了钱才做这无本生意。
  那样一来,江云舟的话可就算不上谶言了。
  除非……
  “这娃娃一词,不是小娃娃。”
  “不是卖人小娃娃?”大江不解,“那是啥?叔公啥意思?”
  嗐!都怪他们那时围在床边的人多,七嘴八舌地应着话,只想让寿数将终的叔公走得安心,就没想着多问上两句,多打听打听。
  大江小江都有些懊恼,还有些着急。
  “叔公死前都这么不放心,说不得是瞧到了什么了不得的,这娃娃到底是啥?急死人喽!”
  潘垚瞧着这一处。
  清风徐徐吹来,拂动偃月刀上的红缨,一晃一晃的,正好,再往外走便是大门,能瞧到雕花的屋檐角,一瞬间,脑海里念头一闪而过,像漆黑的天畔划过一道流星。
  这红缨晃动的模样……
  这不是和家里屋檐下挂着的蓬头鬼娃娃一样么。
  “是布娃娃啊。”
  “啊?”大江小江朝潘垚瞧去。
  潘垚一击掌,眼睛明亮,“应该是布娃娃,你们叔公想和你们说,别沾布娃娃的生意。”
  ……